“痛苦是不可避免的,但受苦是可以选择的。”
——村上春树,《当我谈跑步时,我谈些什么》

在偶然的一个夜晚,我翻开了这本书。跑步,对我而言一度只是燃脂的工具、健康的代名词。而村上却用一种近乎哲学的方式,将它与写作、生活、孤独乃至存在感连接在一起。

跑步,也许是我理解人生节奏、审视自我的一面镜子。而人生本身,就像一场漫长的马拉松:没有终点线的欢呼,只有节奏、呼吸和一次次的坚持。

从三公里到十公里,再到坚持

大概是从 2021 年开始,觉得体重到了一个不能接受的阈值,就又开始了减肥的计划。目标是减掉30斤,跑步只是计划中的一部分,想着顺便锻炼下心肺功能。

第一次跑三公里就几乎跑不动,腿像灌了铅,气喘如牛,心率飙到 180,耳边只能听见自己粗重的呼吸声和手环不安的提示音。只能跑一段,走一段,再缓一口气。

一个月、三个月、半年… 当我第一次在 30 分钟内完成 5 公里时,第一次 10 公里跑进 1 小时的时候,那种成就感不像是赢了别人,而是赢了昨天的自己。

很多时候,我们对 “改变” 的期待太过急迫,而跑步教会我的,是 “缓慢地积累”,是 “看似无用的坚持终会生根发芽”。

跑步不仅仅改变了我的身体状态,更改变了我的节奏观。村上写道:“跑步是一件孤独的事,但它是健康的孤独。” 我太懂这种感觉了。人在高速运转的社会中,其实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碎片化信息的轰炸,跑步让我找回某种长时间沉默地与自己相处的能力

frp 与开源的十年:热爱和倦怠的拉锯战

2015 年,我开源了 frp。那时候我还没意识到这个项目会在之后的岁月里陪伴我如此之久。

一开始只是好玩,想解决一个内网穿透的小问题。后来用户逐渐变多,issue 也多了,pull request 也多了,压力也随之而来。白天工作写代码,晚上还要维护 frp,有时候会觉得自己像个螺丝钉:不允许锈、不允许停。热爱和倦怠交替出现,像心跳一样无法完全摆脱。

但又有什么比这个更令人满足的呢?当有人告诉我 frp 解决了他们项目部署的难题、提升了效率,我会觉得充满了成就感。

我曾在凌晨两点写完 bugfix 版本,也曾在假期赶文档更新。和跑步一样,它教会我:开源不是一时的灵感,而是一种长线的耐力。

和写作一样,代码是孤独的劳动。没有人能替你敲下那几千行逻辑。而正是这些孤独堆砌起了稳定、可靠、可复用的成果。

我最开始学习编程时候的理想是用代码改变世界,让更多的人生活更加美好。工作久了之后,还是逐渐迫于现实的压力,不得不改变。“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济天下”,只能说尽量尽一份绵薄之力吧。

投资,是另一种长期主义

如果说跑步训练的是身体的节奏、开源锻炼的是技术的节奏,那投资带给我的是心理节奏的训练

我开始认真投资是在 2020 年。那年全球市场波动剧烈,很多人短线赚了钱,也有很多人赔得一塌糊涂。我逐渐读了不少书,从《聪明的投资者》到芒格的访谈录。慢慢地我意识到:

真正的投资,其实跟跑步一样,是在追求时间的复利

没有人可以预测市场的短期波动,但我们可以控制自己做决定的方式。我的策略也很简单:找到自己理解的行业,选估值合理的标的,定期买入,控制仓位,不做短期交易。

每当市场大幅波动,我的心情反而会更加激动:机会变多了。

跑步靠一段一段积累耐力,投资则是一笔一笔练就心态——它们都不靠爆发,而靠节奏。

阅读,是精神的锻炼计划

有相当长一段时间,我疲于产出,而缺乏摄入。

但近几年,我渐渐意识到——信息的质量,远比数量重要。而高质量的思考,往往埋藏在看起来“慢得要命”的文字里。

我开始固定每天读书。这些书没有立刻改变我,但它们在悄无声息中,影响了我认知世界的方式。

村上的书也是一样。他在书中写道:

“如果你自己不肯出发,那就永远走不到目的地。”

这句话我记了下来。它不只适用于跑步,也适用于人生。

阅读是一种“慢的内化”,它不像短视频那样带来快感,但在未来的某个时刻,它会以思考的形式重新出现,帮你做更清醒的选择。

我的马拉松还在继续

看似毫无关联的几个关键词——跑步、开源、投资、阅读、写作,串联起来,却构成了我此刻的人生节奏。

我不追求爆发式的增长,而是希望每年都能看到一点进步;我不刻意制造热闹,而是愿意在无人喝彩时默默坚持;我也不再焦虑“别人都在跑,我是不是慢了”,因为我知道:

这是一场属于我的马拉松。